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资源 新闻动态 公众参与 网上服务 党建之窗
首页 > 健康知识
预防蘑菇误采误食预警提示
2025-09-10 15:26:34 来源: 让胡路区人民医院
 

   野生蘑菇种类繁多,其中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外形相似,难以通过肉眼准确辨别,误食后可能引发恶心、呕吐、肝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,且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。为保障生命安全,特此发布以下预警提示:

  一、核心原则:不采、不买、不食野生蘑菇

  1. 坚决不随意采摘:切勿因好奇或“尝鲜”心理,在山林、草地、公园、田间等区域采摘不明野生蘑菇,尤其避免采摘颜色鲜艳、形态特殊(如伞盖有斑点、菌柄有菌环/菌托)的蘑菇。

  2. 坚决不购买来源不明蘑菇:不购买流动摊贩、非正规市场售卖的野生蘑菇,此类蘑菇缺乏安全检测,风险极高。

  3. 坚决不食用未知蘑菇:家庭聚餐、户外露营等场景中,不食用他人赠送、自行采摘或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;若误食后出现不适,立即停止食用。

  二、易混淆毒蘑菇的关键特征(非绝对标准,仅供警惕) 毒蘑菇无统一外观特征,但以下情况需高度警惕,避免误判为可食用蘑菇:

  伞盖:颜色鲜艳(红、黄、紫、绿等)、表面有黏液、斑点或鳞片。

  菌柄:基部有明显菌托(类似“小杯子”)、中部有菌环(类似“裙子”)。

  汁液:破损后流出乳白色、黄色等带异味的汁液,或接触空气后变色。

  生长环境:常生长在腐木、粪便附近,而非传统可食用蘑菇的生长区域(如松林下的松茸、栗树下的鸡枞等,需专业辨别)。

  三、误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 若不慎误食野生蘑菇,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头晕、乏力、视物模糊、幻觉等症状,需立即采取以下措施:

  1. 立即催吐:在中毒者意识清醒时,用手指、筷子等刺激咽喉部,尽快排出胃内残留蘑菇,减少毒素吸收。

  2. 尽快就医:携带剩余蘑菇样本或蘑菇照片,立即前往最近的正规医院就诊,向医生明确说明“误食野生蘑菇”,以便医生精准判断毒素类型、对症治疗。

  3. 避免自行处理:切勿自行服用止泻药、止痛药等,以免掩盖症状、延误治疗;中毒期间多喝水,促进毒素代谢,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
  四、重点提醒人群

  户外爱好者、露营者、山区居民:避免在活动中接触、采摘野生蘑菇。

  家庭主厨、餐饮从业者:不采购、不加工野生蘑菇,确保食材来源安全。

  儿童、老人:此类人群免疫力较弱,需加强监护,避免其误食野生蘑菇。

  野生蘑菇中毒风险高、致死率高,切勿抱有“经验辨别”“少量尝试”的侥幸心理,守护安全的唯一方式是“不采、不买、不食”。

图片1.jpg

  • 医院概况
    医院概况
    医院领导
    医院荣誉
    医院资源
    科室简介
    高新设备

    新闻动态
    医院动态
    通知公告
    公众参与
    在线咨询/建议/举报
    网上服务
    特色服务
    健康知识
    友情链接

    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3004892号-1 地址:中央大街与西静路交口西300米 电话:(0459)6885719(0459)6885719 技术支持:大庆市掌上云端科技有限公司

    黑公网安备 23060402000232号